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障碍。如果人克服了困难,就有成功的愉快和满足。相反,就会产生挫折感。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这一方面,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这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另一方面,现代生活的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保护,造成了青少年耐受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吃不了苦头,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社会的大风浪面前无所适从,难以应付。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让孩子经历风雨,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练。对于他们将来的茁壮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耐挫折力差的原因。

  从教以来,越来越使我感受到,学生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反应极为强烈。如有一个学生只因在校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而跳楼自杀;有一个在家倍受疼爱的小男孩,由于考试没考好,父亲说了他两句,就觉得很受委屈而离家出走,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还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效果不明显,就悲观失望,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兴趣。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那么,究其原因何在?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的。其一,来自于家庭。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要月亮、不能给星星,家长的过份溺爱造成了孩子性格的任性。他们在受到挫折所产生的消极心理也就是在对其个体需求欲望满足过多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其二,来自于社会。我国的教育传统与国外的教育有别。如日本教育很注意对孩子的意志的磨炼,而中国的教育传统则是“三思而后行”;日本教育是要学生学会捕鱼,中国传统教育则是喂学生鱼吃。两者相比,即可看出这也是造成学生抗挫折能力弱的因素之一。因此,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应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充满信心地战胜它,从而成为生活的强者。

  二、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如在《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就要充分发挥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詹天佑遇到的困难。在面对外国人的嘲笑时,他是怎样从容面对;在野外勘测时,他是怎样的坚韧不拔;在修建铁路时,他又是如何科学解决。通过课文让学生充分感受詹天佑不怕困难的精神,从而受到很好的抗挫折教育。教材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课文,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形成。

  三、教育学生积极对待挫折,多方战胜挫折。

  1、用榜样进行耐挫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可以举出身边的事例让他们学习。学生往往把某些具体人的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体榜样形象

  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挫折教育的普遍性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可效仿的榜样,大体可分为三类:(1)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和典型范例为榜样;(2)以全国著名的同龄人英雄为

  榜样;(3)以身边的可知可感战胜挫折的人物为榜样。

  2、培养坚强意志进行耐挫折教育。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若意志坚强,耐挫力就较强。反之,则较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意志、勇敢、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在孩子遇到挫折想要退缩时,教师要适时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去面对挫折。当学生因目标过高而产生挫折感甚至引起心理障碍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学会放弃,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3、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挫折产生后,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克服挫折。如我班的张欣同学在班干部选举中落选了,哭得很伤心。我就和他一起找原因:平时只顾自己的学习,对同学帮助不够,有时不能以身作则,与同学相处时常有居高临下的骄傲感觉等。通过自我分析,该生明白了落选的原因,挫折也就迎刃而解,而且知道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样孩子才能树立信心,正确的面对生活。所以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仅仅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培养受挫能力仍然是不够的。因此,受挫教育也应在家里、在社会活动中各个环节进行锻炼。教师如果取得了家长的配合和理解,不但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能使小学生适应各种挫折环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挫折会给学生带来紧张、烦闷,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在集体中会泛起或大或小的波浪,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的教育意义。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让孩子能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茁壮成长,而挫折教育就势在必行。以上是自己在素质教育中所获得的粗浅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挫折教育”是一门新型的教育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正文到此结束

留言

0条评论

LEAVE A REPLY

  •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 face